中国文明网江阴站首页 > 征文故事

蒲市村:“红”“绿”交织 绘出村庄幸福图景

发布时间:2022-05-05 来源:江阴日报

本报记者 刘葭湄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无边光景一时新”的蒲市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村庄处处生机盎然,一幅“春日活力”新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在“红色蒲市、绿色家园”理念引导下,蒲市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无锡市美丽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2021年,蒲市村还被列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在江阴“南大门”竖起了一座红色文化新地标。

  【小康故事】

  “绿色”为基 人居环境换新颜

  阳春三月,蒲市村杨柳依依、鲜花竞相开放。在整建制打造的农房翻建集中居住点“聚谊家园”内,每户住宅的房前屋后都种植着各类花草树木,假山、木椅、小桥等景观小品点缀其间,曾经陈旧破败的村落变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意田园。“搬到这里后,还是熟悉的乡里乡亲,感情都在,居住环境却大不一样了。”村民龚磊搬进新家已有一年,对他来说,这几年里,村容村貌变靓了,人居环境变美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舒心。

  和龚磊一样尝到甜头的村民不在少数。2017 年,蒲市村被确定为江阴市首批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试点村。到去年年底,全村所有自然村均已落实雨污分流,此外,通过村庄环境整治,蒲墅里自然村整体面貌靓化出新,获评省特色田园乡村。在如今的蒲市村,“我参与、我管理、我受益”的治理模式使人居环境呈现出一番新气象。作为村里的志愿者,龚磊在闲暇时常与大家一起参与环境整治。他总是说:“我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能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大家生活得更加舒适,何乐而不为呢?”

  【幸福路径】

  “红色”为底 红色热土寄深情

  “红色”是蒲市村的特色。蒲市村的蒲墅里自然村曾是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1940年,谭震林率新四军六师在这里驻扎14个月,领导指挥大小战役上百次,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也与蒲市村村民建立了鱼水深情。时至今日,百岁老人蔡宝凤依旧清晰地记得当年的事。

  “当时,谭震林夫人和我住在一起,像亲姐妹一样。他们部队的兵也很守纪律,借了东西,都要一样一样整理好还过来,有缺失的还要补钱给我们。我们从来不肯收,他们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不分彼此。”

  红色历史不仅是蒲市村村民的集体历史记忆,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底气和底色。蒲市村党总支书记浦益锋告诉记者,这几年,该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通过探索“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红色+培训研学”“红色+非遗传承”等模式,发展红色旅游,不断增强红色村庄影响力和辐射力。202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后,该村围绕提升红色影响力,整理汇编了100个红色故事,设计了“七个一”红色培训课程体系,让红色亮点不断迸发。“我们用红色阵地串联起红色路径,同时开展红色实践活动,进一步造浓蒲市村的红色氛围。”浦益锋说。

  近年来,蒲市村将原有的蒲墅里党员教育基地进行改造升级,建设了新四军六师驻地旧址纪念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革命书场、红色书房、先锋驿站等阵地,同时成立了红色故事宣讲团,让游客在体验游中了解先烈英勇事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如今的蒲市村,已成为周边市民体验红色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共富未来】

  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高效赋能

  一直以来,蒲市村致力于打造承载田园乡愁的美丽新农村。从靓化绿色风貌到建设高标准农田,从实现蒲市浜水系自然流通到挖掘本土民俗文化,蒲市村追求跨越提升的脚步从未停下。蒲市村党总支委员李强带领记者走进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蒲墅人家项目现场,在这里,一座文旅新地标已初具雏形。“‘蒲墅人家’建成后,将集餐饮、文旅、游客集散、文创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我们也会利用这一载体,将业态经营和绿色风貌联动起来,增强文旅吸引力。”

  在浦益锋看来,如何传承红色精神、建设“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村庄面临的新课题、新契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蒲市村将抓住“红色”“美丽”“幸福”三个关键词,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构建绿色家园,描绘出属于蒲市人的幸福色彩。“我们将打造高标准农田,发展‘蒲市大米’品牌农业,促进村级增收;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村庄,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与村民一起打造共建共享、乡风文明的幸福家园。”

责任编辑:钱 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