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江阴站首页 > 征文故事

生态更文明:护一江清水 促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22 来源:江阴日报

  夏末的暨阳城,风轻云淡,鸟语花香,傍晚时分,市民漫步于公园里、广场上,尽情享受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一座座公园、一条条绿道,将这座城市装点得更加亮丽迷人,扮靓江阴人民的幸福生活。

 

还江于民 还景于民

他用镜头记录长江十年变迁

 

  江水泱泱,岸植葱茏。江阴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保护区的江滩上,大片翠绿的芦苇随风摇曳。67岁的摄影爱好者于建新对这片长江绿地有着深厚情感,经常流连于此。

  于建新曾任市交通局利港交通管理所所长,白天他巡查往来货船,夜晚伴着汽笛声入眠。在于建新珍藏的相册中,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曾经的工作场景:吊车林立的装卸码头、往来穿梭的货运卡车、整齐码放的集装箱货柜……繁忙的交通线,正是江阴这座港口城市欣欣向荣的标志。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江边码头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砂堆一个连一个,装卸高峰时段,机器轰鸣,浓烟滚滚。

  “以前,窑港口可以说是‘散乱污’集聚地,修船厂、鱼塘比较多,随着长江大保护的不断推进,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江边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于建新说,如今,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保护区雏形初现,绵延7公里的芦苇荡,让他在家门口就能用镜头定格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摄,是蹲守江边时,记录到野鸭觅食、飞翔的场景。”那组照片被用在很多新媒体平台上,让更多人见证了江尾海头的美景。

  我市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推进长江大保护,为新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2018年起,我市将窑港口及周边区域散布的98处小型畜禽养殖场、化工作坊和小型修船厂,全部纳入清退范围。“清退完成后同步开展复绿工程和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保护区鸟类栖息地建设工程,通过塑造浅滩、深潭、沼泽等多种地形地貌,恢复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地。”利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凌建华介绍,目前,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保护区已累计投入湿地保护与修复资金2600余万元。

  2021年6月,江阴生态环境局委托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窑港口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截至目前,已调查到维管植物16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100余种、鱼类40余种。窑港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成为我市乃至江苏省内长江沿线的一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高端进 低端退

用生态“留白”增加城市含绿量

 

  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工厂变公园,一抹抹绿色连点成片。近年来,江阴主动调整港口功能,码头、工厂、轮渡等沿江生产岸线退让搬迁,将省政府批复的23.4公里港口岸线主动压缩到16.85公里。如今,长江江阴段生产性岸线占比已从2012年的72%降至48%。

  近年来,依江而建、因江而兴的江阴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加快推进“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涵养优化生态宜居环境,全力建设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绿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巧转腾挪积蓄绿色动能,江阴聚焦产业转型,巧做“加减乘除”,2016年至2021年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4312家,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81家,“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现象得到杜绝。2021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8.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较2016年末增长123.9%。“加减乘除”间,江阴高质量发展甩掉了旧包袱、蓄积了新动能。

  当前,江阴正全力打造面向市民开放和共享的休闲活动空间,江阴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东岸、八字桥公园、应天河风光带建成开放,蟠龙山公园一期顺利开园。去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9.2%,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首次达到100%,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高于全省、无锡平均水平。以法定程序固化生态日,江阴将每年的8月15日设定为“江阴生态日”,动员全市各界和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随处见景,四季有花,这样的美好愿景正在江阴逐一实现。

责任编辑:杨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