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江阴站首页 > 家风建设

“内外兼修”描绘乡风文明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3-04-19 来源:

“内外兼修”描绘乡风文明新图景

□本报记者 顾莹

   本文字数:1494
 

乡风淳,乡村兴。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大家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让文明新风吹遍暨阳乡间沃土。

着力传承家风家训

村规民约用起来

在璜土镇璜土村,教子文化林里陈列着的展板,生动讲述了中国经典家教文化故事;家教文化广场提供议事、讲学平台,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熟知传统家教文化知识。“璜土村环境美、人心更美,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家风家训的标语、星级文明户考核的标准,大家实时对标对表,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璜土村村民徐律告诉记者,原先偶尔会有村民发生争吵的现象,但现在家家都是文明户、人人争当志愿者。璜土村村民周秀英退休之后除了照顾好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还担任“老舅妈志愿服务队”队长,每天带着队员们在村里巡查,维护村容村貌,做好星级文明户评定等,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户户文明家庭、一个个好人故事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江阴人的思想和作风。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载体形式,多措并举引导广大群众传家训立家规,在全市形成了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的浓厚氛围。行走在江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小区文明公约等宣传标语,不仅扮靓了村庄“颜值”,更提升了村庄的气质。顾山镇的“千年古村”赤岸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让村规民约“约”出美丽乡村、“规”出乡风文明,让文明观念浸润人心,让乡风文明影响着群众的一言一行。

扎实推进移风易俗

文明新风树起来

为进一步滋养文明好乡风,我市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发挥红白理事会、农村注册志愿者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截至目前,我市已设置志愿服务站(岗)超250个,不断扩大其辐射范围,新风得以弘扬、民风持续纯化。“过去办一场婚礼可谓‘大开销’,婚庆、宴席全算下来,总计需要十多万元。”青阳镇青联村村民王俊佳说,该村红白理事会经常会进村入户宣传,很大程度上助力了乡风文明建设。随着移风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办红事白事时,盲目攀比的少了,创新简约的多了。

聚焦改善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靓起来

乡风文明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条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江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一批环境优美、乡风淳朴、人文浓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典型。

近两年,南闸街道陶湾村成为周边地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老村委大楼摇身变成了亮丽民宿,白墙青瓦、绿树远山,置身于此,仿佛连时光都会慢下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陶湾村最大限度保留村落的传统肌理和风貌格局,利用本土材料,挖掘风土乡情,打造廉竹书屋和党史村史馆,建成村庄文化地标。“原先大家的家前屋后堆满了杂物、垃圾,现在这种现象再也没有了。在村委、志愿者的带领下,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庄变得越来越整洁。”陶湾村村民吴国良说,村民在做好门前“三包”之余,还自觉维护党员志愿者的劳动成果,村里道路整洁了,庭院美化了,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既有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又有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接下来,我市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部门的协同作用,激发村民文化自信。与此同时,还将通过创作宣扬新文化、新思想的文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让乡村文化振兴落到实处,不断丰盈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让阵阵文明清风吹遍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杨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