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江阴站首页 > 未成年人

要塞实验小学:诚实笃厚的花,馥郁深远地香

发布时间:2021-12-16 来源:江阴日报

 

  《汉书·叙传下》有言:“安世温良,塞渊其德。”其中“塞渊”指的是做人要笃厚诚实,见识深远。而今,“塞渊”也正是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秉承的校训,并成为一代代要塞实小师生恒远的追求。

  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富有朝气的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历经4次布局调整,现有40个教学班、1820名学生,103名教师中有江阴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余名。

  多年来,要塞实小教师们齐心协力、开拓奋进,用汗水和智慧实现教育理想。该校先后荣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少先队红旗大队”“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无锡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

  擦亮“塞渊”文化品牌

  走进要塞实小,校训石上苍劲有力的“塞渊”二字格外引人瞩目。以“塞渊”为引领,学校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在发展中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并提出“办一所有品相、有品行、有品位、有品质的现代化地方名校”的办学目标,切实培养“心有爱、言有信、行有度、学有趣、习有法、成有长”的“六有”学生。

  要塞实小虽是老校区,但随处可见育人的新意。“一园”——数字种植园,“二室”——党员活动室、自然生态标本室,“三廊”——科技长廊、文化长廊、班级特色走廊,“四馆”——“娜一刻”网球馆、校史陈列馆、机器人体验馆、学生图书馆,“五场”——“塞渊”广场、科技广场、精武广场、银河广场、欢乐运动广场……校园的每一处都凝聚着“塞渊”的教育核心,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追溯学校文化的历史、名人、校友、教师故事等,要塞实小演绎出具体生动的“塞渊故事流”,并将其融入校本文化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实施,从而进一步擦亮“塞渊”文化品牌,使浓厚的“塞渊”文化氛围浸润师生,让他们在共同的文化认同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力量。

  涂绘“塞渊”课程之彩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显性体现,要塞实小从理念到文本、从文本到运作、从运作到实效,精心构思、科学构建“塞渊”课程体系。在深耕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以省级立项课题《儿童微课程群开发的校本叙事研究》为载体,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微课堂的开发、微平台的搭建、微评价的实施,打造了具有校本化样态的微学习方式,在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同时留下“塞渊”烙印。

  要塞实小是“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基地。通过采集土壤、空气、水标本,要塞实小的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感受绿色成长的过程。“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活动始于2019年,并将持续12年,在时间的年轮里,镌刻出长江水质和孩子成长相融相生、同泽同行的印记。

  网络技术的更迭不断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边界,同时也为跨学科的主题统整远程协作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塞实小从项目主题和问题出发,精心打造了 “我们来养蚕”“DIY水净化器”“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主题统整项目,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获得与整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围绕“数学视野”课程,学校聚焦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文化,对教材中编排的“你知道吗”板块进行深度挖掘,拓展延伸,建构起相关微课程。该微课程按学段划分,并根据每一节的内容指向,按知识传递、激发思考、文化素养进行主题分类,通过对数学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常识等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基础性课程、探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架起要塞实小的课程体系。丰富多彩的课程充分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既凸显全面性又体现独特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既注重学生学习经历,又关注知、情、意、行的发展;当下和长远的结合,既夯实基础,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灌溉“塞渊”学生成长

  “心有爱、言有信、行有度、学有趣、习有法、成有长”是要塞实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不断引领孩子成长,为孩子的人生奠基。

  以江阴市品格提升工程“家庭教育中‘星爸’工程建设”为依托,要塞实小通过“明义行动”“亮爸行动”“学爸行动”“爸爸课堂”“星爸萌娃共进”活动,将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员——父亲,打造成助力孩子成长的“星爸”。在提升父亲家庭教育理念和水平的同时,发挥“星爸”的优势,培养孩子优秀品格,发展孩子核心素养,帮助孩子成长。

  举办“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等缤纷的校园活动,不仅拓展了要塞实小的校园生活,也为这里的每一名学生搭建了发展的舞台。通过“‘塞渊’娃的幸福年味儿·春节”“饮水思源,弘扬传统·清明”“当‘六一’碰上端午·端午”“月儿圆圆,人儿圆圆·中秋”等活动,激发了孩子对于传统节日的热爱,使孩子永怀中国心,共圆中国梦。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将“中国梦”“学党史、跟党走、感党恩”主题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开展“童心里的中国”校园童谣、校园歌曲创作比赛,“童真里的色彩”儿童画创作比赛,“我与祖国共成长”亲子画比赛,“学强国、话家风、秀才艺”亲子表演,“我和国旗合个影”摄影比赛,“幸福中国年,党旗引我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发愤学习、不懈奋斗。

  聚焦“塞渊”课堂探索

  在江阴市“三力”(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师生长能力)课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多年来的课堂特点,要塞实小提出了“四有”(有辑、有情、有趣、有益)教学评价标准,做到注重发展性、体现开放性、坚持科学性、尊重互动性、讲究激励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一是教学目标简明。做到目标指向明确、目标表述清晰。二是教学内容简约。做到从整体着眼,提炼重点,精讲精练,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给学生自由和发展。三是教学环节简洁。紧抓关键环节,注重学生主动思考、充分感悟、积极对话。四是教学策略简便。少教多学、授之以渔,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五是教学用语简要。力求做到“六个讲好六个不讲”,即讲好重点、规律、方法、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不讲学生已会的、学生能学会的、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废话、无关痛痒的话、重复的话。六是教学管理灵活。在教学关系上,注重引导与帮助;在师生关系上,倡导尊重与赏识;在关注差异上,力求分层与异步;在动态生成上,追求促进与应对;在学习评价上,做到发展与开放。

  “学”。一是参与度高。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了解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到课堂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是否入情入境地倾听、是否入情入理地阐述、是否做到个性明快张扬。二是发展度明。要求教师具有“全人”发展的观念,通过教与学,能听到学生的“拔节”声,能看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需要时间、智慧和耐力的“静悄悄的革命”。近年来,学校坚持做精“研究团队”管理,做实“塞渊”课堂探索,整体提升教师团队的“战斗力”,打造出富有“塞渊”特色的课堂教学新生态。

责任编辑:吴熙蓉